近千项新产品、首发新技术逐一亮相,第二十三届工博会今开幕

摘要: 延期两年、筹备三年的第23届工博会,于9月19日正式在国家会展中心开幕。

  延期两年、筹备三年的第23届工博会,于9月19日正式在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据介绍,本届工博会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家企业参展,现场将发布近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其展览规模、能级和新展品均创历届工博会之最。重型切管机、激光扫描切割机、工业领域的教育机器人……在工博会开幕首日,全球首发的新品也逐一揭开了面纱。

  机器人仍然最“吸睛”

  智能浇花、魔方归位、咖啡拉花……在本届工博会机器人展区,被赋予更多新功能的“花式”机器人分外“吸睛”。不管你把魔方打乱到什么程度,这位在展台上戴着墨镜和耳麦、穿着红马甲、外表酷酷的节卡双臂魔方机器人都能将魔方还原到原始状态。

  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双臂魔方机器人是MiniCobo系列协作机器人的一种,得益于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加快突破,协作机器人凭借轻量化、柔性及安全协作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围栏式”的桎梏,实现人机共融协同作业,由此在多元化的场景应用中大展身手。

  跨国企业ABB展台,近800平米的空间内,从协作、工业、数字化与服务三大维度展现机器人在各个场景、领域的自动化柔性解决方案。一位展台工作人告诉记者,ABB此次在工博会上推出了四款亮点新品。其中有两款在首日完成了全球首发,分别为自动路径规划软件OptiFact,及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教育机器人IRB 1090,该款机器人主要用于培训工人。

  记者获悉,今年工博会机器人展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其中,新时达(002527)、节卡、中科新松、傲博等中国本土机器人整机领军企业与“四大家族”同台也毫不怯场。

  负载25公斤的协作机器人,是中科新松此次带来的重磅产品,它迈过了国内协作机器人一旦负载变大就性能变差的门槛,再度成为“国内首家”。该款机器人臂展达1.8米,可灵活运用于狭窄空间,满足最大栈板尺寸1.2米×1.1米箱体的码垛场景要求。

  在新松展台的另一旁,工业清洁机器人正在划定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清洁工作。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工业清洁机器人可以和很多智能设备实现融合作业,提升清洁和生产效率。比如生产线忙碌时,机器人可以自动去换水、充电等,做好清洁准备;一旦生产线不是很忙碌了,通道上没有人时,清洁机器人就自动过来工作了。

  “这款机器人可以一键部署,自主建图。”工作人员表示,带着机器人走一圈,它就可以识别环境,在之后的清洁工作中自动进行避让。同时通过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和导航控制技术的优化,这款机器人实现了贴边清扫,可以应对狭窄通道、墙角等卫生死角。此外,通过物联模块,机器人可与车间内卷帘门、货梯、电动拉门等实现互动,完成工厂内跨区域清扫任务。

  核心部件实现“中国造”

  自主核心技术是锻造中国智造品牌的基石,在本届工博会上,参展商也纷纷展现出为中国制造贡献的“硬核力量”。

  美的集团(000333)就为一个曾严格保密的新技术产品——减速机“揭了盖头”,而这正是“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部件。美的研发的这款高性能谐波减速机,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度高——用专业语言描述,其精度超过1弧分,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而且,这一指标并非停留在实验室,而是可以在流水线上稳定保持,工作寿命超过1万小时,大致相当于在工厂里应用4到5年。

  项目负责人陈世星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关节”,针对的是航空航天制造、半导体生产等对于产品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美的通过全球产业合作研发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日本,产业化在中国实现,最终由美的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邦德激光展台,一台看似体态壮硕实则线条流畅、行如流水的大设备,显得格外出挑。邦德激光国内市场部总监李磊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台大功率的激光扫描切割机,核心部件均属我国自主研发,是厚板过热补偿、激光头主动避障等数十项“黑科技”融合后诞生的新一代激光扫描切割设备,“切割速度比之前提升了两倍、切割厚度提升了一倍。”

  据介绍,邦德激光作为激光领域的领军企业,已经连续10年参展工博会,参展面积从10年前的200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1000平方米。该企业制造的激光切割机已经连续4年在全球销量前列,其中一半的产品是销往国外的,是真正的“中国造,世界用”。

  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这次携带50多项展品亮相工博会。本次参展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摘得本届工博会CIIF特别大奖。据介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由上海航天总研制,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首个行星际飞行平台。首次实现了行星际飞行、地外行星捕获、四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并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探测数据,实现了我国航天器由地月系向行星际的跨越式发展。

  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可应用于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目前,火星环绕器状态良好,将继续开展火星遥感探测任务。

  “冬奥会”上的新材料集中亮相

  新材料一直是工博会上备受关注的领域。本届工博会上,一种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绿色材料亮相,其最大的亮点并不在于材料的强度、抗腐蚀、耐高温等理化性能,而是通过其制备过程,困扰全国乡村的一大问题——秸秆处置难,有望找到突破口。

  由丰原生物带来的这种技术,核心是利用自研特殊菌种,加上基于生物芯片的酶制剂,将难以分解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变成细菌的“食物”,代谢为乳酸;然后再经过聚合反应,变为聚乳酸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既可以加工成可降解的一次性环保餐盒,也可以制成更高附加值的服装面料、生物皮革。

  去年的北京冬奥会上,丰原生物已利用自己的生物技术,为大会提供了3600万套餐盒。丰原生物相关负责人周宁告诉记者,目前,丰原生物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聚乳酸工厂,年产量可达40万吨。

  全球聚硅氮烷树脂的主要生产商之一,位于上海金山区的库贝化学,也在工博会上首次展出公司的“拳头”产品——聚硅氮烷树脂。“我们花费5年时间研发出的第三代聚硅氮烷树脂,最高能经受住1200℃的高温,而氢气燃烧温度一般为800℃,满足了北京冬奥火炬碳纤维外壳材料的要求。”库贝化学相关代表人员介绍说。而这一新材料也被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飞扬”火炬外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