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网络强国」突破核心技术,在网络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大局出发,就网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法治、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等取得新成效,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正从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明:“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此后,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强调“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将“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包含了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在中央高度重视下,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8055块/32,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1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196万公里。我国已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在移动网络发展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23亿GB;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截至2023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1.23亿户,较2022年12月净增2.79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为55.4%,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一是相关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区、市)。二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快速壮大,平台体系逐步完善。全国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1.6万个,基本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三是数据汇聚初见成效,安全保障日益增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基础资源汇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融合应用不断涌现,“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一季度就发布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已驶入快车道。车联网由单条道路测试拓展到区域示范,已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5000公里。
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取得突破,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 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同比增长 17.5%。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加快应用。目前,我国5G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加快研发布局,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开源社区蓬勃发展,开源项目已覆盖全栈技术领域。我国5G网络建设继续领跑全世界。截止2023年底,我国5G基站达到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5亿户;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
国产操作系统开发取得突破。鸿蒙操作系统摆脱了对国外移动操作系统的依赖,在万物互联领域已经取得领先地位。在2023年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我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开放麒麟1.0”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操作系统组件自主选型、操作系统独立构建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在半导体技术领域,我国也不断逆袭取得显著突破。去年底上市的华为最新旗舰手机Mate 60 Pro使用了由中芯国际制造的国产七纳米芯片,显示中国芯片在美国技术封锁下取得初步突破。长江存储拥有目前业界已知的最大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最高I/O传输速度以及最高单颗NAND存储芯片容量等三项纪录。
经过多年布局,我国量子科技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国际竞争中一争高下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量子科技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第一方阵,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量子测量领域布局完整,在量子计算领域紧跟发达国家。今年初,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夸父KF C72-300)的诞生,拥有了在全球量子计算机领域更多的话语权。
这些信息通信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成功,有力地实现了增动能促发展,同时也筑牢了国家网络强国的安全屏障。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在一些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如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国外技术还存在较大依赖。正因如此,美国才能在高科技领域持续对我国实施“小院高墙”式的打压和遏制。可见,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要完全摆脱“卡脖子”困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网信科技人才,具备了突破核心技术的良好基础。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高效集中和协调全国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科技资源等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国家行动能力,就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以网络强国建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